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kok手机网页版-kok体育娱乐官网 » 婚嫁问答 » 婚恋结婚 » 结婚习俗 » 羌族婚俗文化

羌族婚俗文化-kok手机网页版

羌族婚俗文化
羌族婚俗文化是羌族文化中引人入胜的一部分。传统的结婚仪式复杂而隆重。大致分为订婚和结婚两个阶段。订婚过程分为三步:“开口酒”(说亲)、“小定酒”(备酒宴招待女方近亲)、“大定酒”(商定结婚日期)。婚礼前后要操办5天,包括“女花夜”、“正宴”(也作“正酒”)、“谢客”三个仪程。
羌族是 西部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主要以游牧为主。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少部分西迁南迁,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藏族、羌族等。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四川西南,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宝鸡市凤县部分地区,甘肃南部、云南、现有人口约309,576人左右。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部分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具有部分炎帝部落的血统。
 
羌族婚俗文化是羌族文化中引人入胜的一部分。传统的结婚仪式复杂而隆重。大致分为订婚和结婚两个阶段。订婚过程分为三步:“开口酒”(说亲)、“小定酒”(备酒宴招待女方近亲)、“大定酒”(商定结婚日期)。婚礼前后要操办5天,包括“女花夜”、“正宴”(也作“正酒”)、“谢客”三个仪程。
 
羌族婚姻形式:
羌族的婚姻形式,基本是一夫一妻制。解放前,男女青年无恋爱自由,视自由恋爱为有损家风,婚姻不能自由,封建买卖婚姻盛行,儿女婚事均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羌族婚俗简介:
过去,羌族的青年男女没有选择配偶和自由恋爱的权利,因幼小时即由父母代订婚约,甚至指腹为婚。择婚时,讲究门当户对和亲上加亲。在结婚年龄上往往女大於男,因此,羌族地区流行着这样一首民谣:“六月麦子正扬花,丈夫还是奶娃娃,哪天等得夫长大,落了叶子谢了花。”
 
订婚时经三道程序,首先“开口酒”,即许口酒。当男女还未成年时,男方请媒人到心目中的女方说亲,如同意则由家长提出一定时间,男方到女方家办酒席宴请,名“开口酒”。酒席上女方提出聘金数目,双方议定,表示订婚初步成功。数月后,男家去女家备酒席招待近亲,称“小定酒”,此时要送上些彩礼,置于神台之上,以示庄重。“大订酒”上,两家具体商定结婚日期,男方要大宴宾客,款待女方亲朋,此时男方根据议定交清聘礼,特别要备一分银子奉送岳母,在整个订婚过程中,姑娘不得露面,藏于房内或亲友家中。
 
结婚又有“女花夜”、“正宴”及“谢客”三道仪式。“女花夜”,由女方备咂酒两坛招待前来庆贺、送礼的客人,男女各一坛,大家跳舞、唱歌庆贺。“正宴”即娶媳妇,男方备三匹马前来迎亲,一匹新娘乘骑,另二匹伴娘骑,伴娘系内亲闺女。新娘穿着特制的红嫁衣,脚穿由家嫂做的红绣花鞋,由其亲兄弟背出大门上马,新娘手蒙脸而大哭,有的哭得悲悲切切,有的仅是走走过场。父母将平日为新郎做的鞋、袜等塞进背兜,让女儿带到男家。拾掇停当,乐队吹起唢呐相送,送亲者背起箱子,抬起柜子,热热闹闹送新娘出嫁。
 
送亲途中,如经过亲戚家门口,便由亲戚摆设茶席、备糕点水果等招待送亲队伍,炮手放三声明火枪以示到达,男方亲戚手捧面条上前敬献,伴娘同送亲的即入茶席。到男家村寨,全寨人齐集寨头,迎接新娘。到了男家,要给伴娘和牵马人少量下马钱,否则不下马。下马后新郎在门口撒把米于地下,厨师提只雄鸡,宰杀后洒鸡血于大门上,以避邪煞之意,新娘新郎即刻进门抢坐上席。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设在露天坝子的盛大宴会便开始了。贵客们边吃边喝、边歌边舞,先唱“赞新娘”的酒歌,歌词内容是赞颂新娘的美貌,从头唱到脚下,后唱“赞新郎”,称颂新郎人品端庄、精明能干。人们一直歌舞到深夜,甚至天明。第二天,主人再备两席“谢客”,整个仪式才结束。婚后第三天,新郎同弟兄背酒肉送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结婚的头一天,由女方办“花月酒”,新郎和他的同辈的亲友、介绍人一齐到女方家去赴宴,并抬着花轿到女方家接亲。这天晚上,新娘邀请全寨的姑娘“话夜”,通宵唱歌跳锅庄舞。黎明时分,男方接亲的人催新娘上轿,新娘与家人润泪,并由兄长背上轿去。新娘到了新郎家,新郎的兄弟或表弟把新郎背进新房,随后即拜堂。结婚三天后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并带去酒肉等礼物。往后新娘便留在娘家,到当年的腊月二十七八日,新娘才回归夫家。
 
羌族婚嫁过程:
订婚
羌族婚俗订婚时经三道程序,首先“开口酒”,即许口酒。当男女还未成年时,男方请媒人到心目中的女方说亲,如同意则由家长提出一定时间,男方到女方家办酒席宴请,名“开口酒”。酒席上女方提出聘金数目,双方议定,表示订婚初步成功。数月后,男家去女家备酒席招待近亲,称“小定酒”,此时要送上些彩礼,置于神台之上,以示庄重。“大订酒”上,两家具体商定结婚日期,男方要大宴宾客,款待女方亲朋,此时男方根据议定交清聘礼,特别要备一分银子奉送岳母,在整个订婚过程中,姑娘不得露面,藏于房内或亲友家中。
 
结婚
羌族婚俗结婚又有“女花夜”、“正宴”及“谢客”三道仪式。
 
“女花夜”,由女方备咂酒两坛招待前来庆贺、送礼的客人,男女各一坛,大家跳舞、唱歌庆贺。
 
“正宴”即娶媳妇,男方备三匹马前来迎亲,一匹新娘乘骑,另二匹伴娘骑,伴娘系内亲闺女。新娘穿着特制的红嫁衣,脚穿由家嫂做的红绣花鞋,由其亲兄弟背出大门上马,新娘手蒙脸而大哭,有的哭得悲悲切切,有的仅是走走过场。父母将平日为新郎做的鞋、袜等塞进背兜,让女儿带到男家。拾掇停当,乐队吹起唢呐相送,送亲者背起箱子,抬起柜子,热热闹闹送新娘出嫁。送亲途中,如经过亲戚家门口,便由亲戚摆设茶席、备糕点水果等招待送亲队伍,炮手放三声明火枪以示到达,男方亲戚手捧面条上前敬献,伴娘同送亲的即入茶席。到男家村寨,全寨人齐集寨头,迎接新娘。到了男家,要给伴娘和牵马人少量下马钱,否则不下马。下马后新郎在门口撒把米于地下,厨师提只雄鸡,宰杀后洒鸡血于大门上,以避邪煞之意,新娘新郎即刻进门抢坐上席。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设在露天坝子的盛大宴会便开始了。贵客们边吃边喝、边歌边舞,先唱“赞新娘”的酒歌,歌词内容是赞颂新娘的美貌,从头唱到脚下,后唱“赞新郎”,称颂新郎人品端庄、精明能干。人们一直歌舞到深夜,甚至天明。
 
第二天,主人再备两席“谢客”,整个仪式才结束。婚后第三天,新郎同弟兄背酒肉送新娘回娘家,新郎住一两日,新娘得住数日甚至数月,也有的住l~3年后,才由丈夫接回。
 
羌族婚嫁特色:
抢婚
羌族还有抢婚的习俗。当男方求婚遭拒绝对,乘女子在外劳动或外出时将她抢回家,第二天由男子背猪膘及酒到女家再次求婚,由于生米已煮成熟饭,女方也就答应。女子不愿者,可于次日偷跑回家,男方一般不追究。抢婚时可抢姑娘,也可抢寡妇。
 
女儿麻
“女儿麻”是羌族的独特婚俗方式。在羌族无论多么美丽的姑娘,如果她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爱情的土地上播种女儿麻,是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的。羌族男女青年相识相爱,而且双方已经正式吃过订婚酒后,待嫁的姑娘就开始准备种植女儿麻了。姑娘在山坡上选定一块荒地,进行开垦。开春后就在这块土地上种下麻,待到秋季收获后将麻织成布,缝成新衣或织成腰带准备结婚使用。从开荒播种、施肥管理、收获到把麻织成衣,整个过程不许任何人插手帮忙,全由姑娘亲手完成。如有他人帮忙耕种就会被认为姑娘对爱情不忠诚。
 
因此羌族姑娘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为了能和心爱的小伙子结成美满的婚缘,从种到收都是一人悄悄地进行。她们早出晚归,避免与他人交谈答话,不向任何人及亲朋好友提及种植女儿麻的事,保持姑娘出嫁前的羞涩之情,免得让人背地笑话或议论。凡种有女儿麻的地方,任何人不得随意到那里去,以示对姑娘的尊重。新婚之前羌族姑娘亲手将女儿麻织成七根腰带,结婚时系于自己身上,洞房花烛夜由新郎亲手解开。女儿麻织成衣服,作为姑娘结婚时的嫁妆。然后夫妻双方都把这件衣服留为永久的纪念,一般不再继续穿,而是传给儿孙,以教育后代要保持羌族的勤劳朴实节俭的传统美德。
 
羌族现代婚嫁习俗: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羌族人民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他们抛弃了婚俗中陈腐、落后的方面,保留了优秀的方面。特别是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年轻一代的思想有了很大改变,自由恋爱流行,当地人称为“耍朋友”,父母一般不加干涉,一旦男女青年相好后,就请家长拜托“红爷”出面作形式上的说合,但古老的仪式还是要照样举行的,因此,古老的婚俗还是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一)说亲(开口酒)
当子女成人时,家长就开始为他们物色对象了,也有男女自由恋爱后告诉父母的。若是某男方看上某女方时,男方父母就找时机通过闲聊从侧面向女方试探有无结亲之意,若女方没有表示异议就有结亲的可能,男方就请“红爷”带上酒、挂面等作为“手情”去女方说亲,若女方没有退回礼物就表示有商量的余地。
 
(二)“吃小酒”,定婚
送完第一道“手情”后过一段时间,男方就叫“红爷”带第二道“手情”(较丰盛,有猪肉、挂面、酒、饼子、点心等)去女方说亲并索要女方的生辰八字。男方的父母请端公占卜,一旦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就可定亲。此时女方不请外人,只有本家和“红爷”商量“吃小酒”(订婚)的日子。到了“吃小酒”这一天,男方要按女方房族的多少备礼,送给女方的老辈子,男方一般派“红爷”、母亲带儿子去。“红爷”要在吃酒前亲自烧香、敬神、祭祖,向女方、祖先禀告两家结为亲家之事,并致古规“说亲词”,以后逢年过节男方要去女方探望并送礼。
 
(三)“吃大酒”,定婚期
若男方认为男女双方的年龄足够大,男方已经做好了一切物质上的准备,该办喜事了,就请“红爷”带上礼物去转告女方,商定婚期,叫“吃大酒”。届时男方拿一定数额的酒、肉、米和女方穿戴之物,如头饰、耳坠、手镯、金箍子、银坠子、衣服、裤子、鞋袜等,全要双份。财礼视各地规矩而定,反正要让女方满意才行。以前从“吃大酒”到接亲要间隔几个月到几年才能完成。
 
(四)成亲
一旦婚期定好,就要准备成亲,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女双方各自请寨中的家门、房族、邻居喝“开笼酒”,即正式邀请各家帮忙。商定每个人负责的事项,并给自家神龛换新衣,彻底清扫房屋。接亲这天,男方由红爷、新郎的老辈子(叔辈)、同辈的小伙子及兄弟姐妹和唢呐手等近20人组成接亲队伍,背上喜蜡、喜酒、鞭炮、娶亲帖子、喜钱等,到女方家后,女方家人会竭力阻止接亲队伍进女方家门,男方要给女方的姑娘们发红包,一次一次地给,等女方满意了才打开门请男方的接亲队伍进去。进门后女方唱欢喜歌,男方给钱,再唱再给,满意为止。
 
另外,男方要给女方送1个太阳馍,馍上挂有1条白布、1条红布、1根羊毛线、镶有1颗珊瑚珠。男方把礼品放在堂屋的神龛前的桌子上,红爷致“接亲词”,用羌语说:“世间万事有来由,羌人婚配从头说。理不讲来人不知,须将此事晓众人。自古男女皆婚配,此制本是木姐(羌族女始祖神木姐珠)兴,所有规矩她制定,后人不敢有增减。一代一代传下来,羌人古规须遵守……”。女方答词:“贵客辛苦到我家,迎亲之日上门来。开天辟地到如今,男女婚配木姐定……此次婚事按古规,女家东西很齐备。主家接待如不周,敬请贵客多原谅。”答谢完毕后,女方家人用规模最大的宴席宴请众人。称之为“正席”。当天晚上,新娘要邀集全寨的姑娘们到家里来“花夜”。
 
(五)举办男女“花夜”
羌族结婚,“花夜”最为隆重,一般在娶嫁的前一天晚上举行,就是为新人开个娱乐晚会,男方办的叫“男花夜”,女方办的叫“女花夜”,男的庆祝娶妻,女的欢送出嫁。“女花夜”时,新娘堂屋里灯火通明,中间摆着2张并拢的八仙桌,周围摆设条凳,桌上放有咂酒和12盘“干盘子”,即花生、核桃、红枣、柿子、苹果、桔子、糖果等,饱含圆满、吉祥、喜庆之气。另外还有一些菜肴,十分丰盛。晚上七、八点钟,花夜开始,新娘要坐上席,姐妹们依次入席,男方接亲的人也在座,新娘入席时要哭,倾诉父母养育之恩。
 
姐妹们开始唱歌,主要有以下3种:1、“花儿纳吉”,如:今晚姐妹坐得全(哟,花儿纳吉),齐家一首唱起来(哟,吉吉儿来),唱歌不要银钱买(哟,花儿纳吉),只要心中有肚才(哟,吉吉儿来)。2、“盘歌”,如:女方伴娘问:这首盘歌你来解(哟,花儿纳吉),什么弯弯(儿吉来,哟唉)天边转(哟,吉吉儿来)?接亲姑娘答:这首盘歌我来解(哟,花儿纳吉),月亮弯弯(儿吉来,哟唉)天边转(哟,吉吉儿来)……3、“格妹哟呀”,如:女方伴娘问:(格妹哟呀)新人包的呀什么帕呀(格妹哟呀)?接亲姑娘答:(格妹哟呀)新人包的呀钢青帕呀(格妹哟呀)。问:(格妹哟呀)新人穿的呀什么衣呀(格妹哟呀)?答:(格妹哟呀)新人穿的是葱白衫呀(格妹哟呀)……接亲的人也要演唱“花儿纳吉”助兴,一直要唱到午夜待凑热闹的人逐渐散去后,花夜才告终。男方也办花夜,内容与新娘相似,所不同的是新郎要由母舅来升冠,挂红。4、冠是形似清朝官帽的红穗圆形双层帽,上面插一对红色喜牌。舅舅给新郎升冠,赋予新郎以新的社会角色,预示他已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就要成家立业、另立门户了。接着给新郎挂第一道红,并致辞:“一对金花亮堂堂,今天拿来贺新郎,左插一支生贵子,右插一支状元郎,儿子儿孙入朝堂。”接着母舅家人依长幼排序依次给新郎挂红,然后由新郎家门房族中的人依长幼排序给新郎挂红,最后由新郎的父母挂红,即“收拜”。每人都要说一段祝福的话,祝新郎娶回一个如意娘子,日子和美。
 
(六)出嫁和迎娶
女家正席、“花夜”的第二天是出嫁的日子,女方做一对太阳、月亮馍,装在一个新竹篓里,选派一个父母双全的男童随新娘背到男方家去,馍上刻有松柏图案,象征一对新人与日月同寿,似松柏常青。发亲时间一到,唢呐响起“留念调”,新娘在闺房里哭,母亲、姑嫂也陪着哭,男方接亲队里的女人劝其停止哭泣,一对父母双全的姑娘扶新娘到神龛前,边哭边拜祖先、父母、长辈、哥嫂,拜毕转向大门,这时年老的妇女就反复叮咛新娘:“千万不要回头看,规规矩矩走出去”。
 
同时,释比高举一个插有白色小旗的馍站在门边,新娘从馍下走出门,伴娘代替新娘的父母唱哭嫁歌。迎亲和送亲的队伍快到男家时,早有新郎的姑婆、姑母、姨婆、姨娘在大门外等候,她们一手执香,一手端酒,给送亲的人敬酒,紧接着释比做法事,口云:“天地开张,新人到此,大吉大昌……”,“东方一朵青云起,南方一朵紫云开,两朵腾云接成彩,新人下轿迎进来”。新郎在楼上或大门里用生米打新娘,新娘由两名姑娘扶着踩烂一个倒扣在门槛上的碗后进门,以示退煞。一对新人在男方神龛前一拜祖宗创业恩,二拜父母养育恩,三拜夫妻偕百老,四拜子孙个个强。再拜来客,帮众,最后夫妻对拜,新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双双进入洞房。
 
接着开始宴请宾客,依次请送亲的女方近亲、男方母舅、家门长辈、远客、邻居、新郎家中近亲,一轮一轮往下吃。饭毕跳“莎朗”,唱“赞新郎新娘歌”如:“我家妹子十八岁,她本天仙女下凡。人品好来又能干,内外料理都周全。头发乌黑巧梳妆,穿戴样样好上好。银牌耳环已备足,圈子簪子也齐全。”赞美新人,然后新人跪下,撩起围腰,众人撒米、麦、青稞、花生、红枣,祝福新人。笔者认为,男女双方的“赞美歌”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显示了羌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他们向往真、善、美,期盼每个家庭美满幸福,同时也是对本民族青年男女的关心、爱护、颂扬,体现了羌族人民的谦虚、坦诚的民族性格。
 
羌族婚礼的程序十分复杂,婚礼的过程很长,往往要持续半年到几年不等,男女双方家族为了达到婚姻关系的认同感,展开了漫长繁琐的渲染和接触过程。从女方父母的认可,到女方亲族的赞同,可见这种婚姻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双方亲家的交往中逐步做到的相互了解并建立了一定感情,这对于子女婚姻的成熟、婚后和睦打下了基础,这充分显示出羌族对血缘传承的重视。

另外,在整个订婚过程中,男方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要多次到女方家送礼,显示了女方家族的身价和在婚姻关系中的社会地位。“女花夜”是女方家族主持的最隆重的一次盛会,是给新嫁娘挣面子的最好机会。表现了羌族生活中十分重视母亲家族的血缘和素质。这一方面说明羌族对婚礼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羌族对人生礼仪的投入之大和受民族宗教的影响之深。通过婚礼仪式,使羌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提炼、升华、发展,从而传承下来。
  • 羌族婚俗是指羌族青年夫妇按照祖传制度结婚时应注意的婚俗。羌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婚俗。主要分为订婚和婚礼两个部分:婚宴谈婚论嫁,大小订婚是订婚的必要程序,而花夜酒、正式宴会和答谢宴会则是婚宴...

  • 羌族婚俗中体现了啥民族文化?

    “女儿麻”是羌族的独特婚俗方式。在羌族无论多么美丽的姑娘,如果她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爱情的土地上播种女儿麻,是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的。羌族男女青年相识相爱,而且双方已经正式吃过订婚酒后,待嫁的姑娘就开始准备种植...

  • 羌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届时,娘家则要备好“回门酒”,亲友则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种“女儿麻”是羌族的独特婚俗。在羌族无论多么美丽的姑娘,如果她...

  • 羌族婚嫁风俗:据宁强县政府网载,解放前,婚姻遵古训陈规,极重父母之命。一面未见,一言未交而成婚的喻为“隔口袋买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讨口子(乞丐)背背篼”,一般妇女无择偶的自由。妇女离婚,寡妇...

  • 羌族的风俗文化是什么?

    羌族文化讲究“阴阳”,有时跳舞会把男女分在圈圈两边。有时会一男一女配搭牵手跳舞。7、特别讲礼仪的婚俗:多礼节、蒙盖头。其传说蒙盖头是自羌人传给汉人。历史 “羌人”分为“先古羌”(秦朝之前的古羌人)和“后...

上一问答: 下一问答:
网站地图